妙手云醫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而五人行必有倆胖哉,這就是目前世界人口的現狀。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自1975年以來,肥胖人數幾乎增加了兩倍。超過19億成年人超重,其中6.5億人肥胖。中國是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肥胖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的流行病。
眾所周知,肥胖是一種復雜的疾病,與代謝異常有關。因此,它是導致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某些類型的癌癥)和致殘的主要原因。然而,這些鮮活的數據并未能阻擋住肥胖人群壯大的腳步。
此前,發表在《Neurobiology of Aging》上的一項研究表明超重或肥胖還會顯著減少大腦血流量,而且腰圍每增加1厘米導致的腦血流減少相當于人年長1歲后的情況。這意味著,肥胖的人可能腦子‘“老”得更快。
近日,發表在同一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南澳大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又為肥胖與大腦之間的聯系增加了新的線索。他們發現,肥胖不僅僅是影響了體型美觀和增加重大慢性疾病的風險,身體上的有害脂肪還會增加癡呆癥的風險。也就是說,肥胖的人可能腦子“傻”得更快。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肥胖與大腦結構的變化有關,如灰質體積(GMV)的減少,即使那些“健康的胖子”也同樣如此。但導致這一問題的確切機制還未查明。
灰質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大量的神經元胞體及其樹突聚集在一起形成,負責執行控制、肌肉和感官活動以及學習、注意力和記憶。
由于炎癥已被證明會影響大腦結構和功能,而過多的脂肪組織會增加可通過腦血屏障的促炎癥細胞因子分泌,因此,一種假設認為炎癥可能在肥胖與大腦的聯系中發揮了核心作用。
通常,身體質量指數(BMI)是衡量個體肥胖的指標,但內臟脂肪的堆積更具有病理學意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亞太地區男性腰圍≥90厘米,女性≥80cm即為內臟肥胖,或稱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是代謝綜合征的主要表現,也是中老年人常見的健康問題。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調查了三種代謝不同的肥胖亞型,即:代謝不良肥胖(BMI和腰臀比同時增加)、代謝中性肥胖(僅BMI增加)和代謝良好肥胖(BMI增加、腰臀比下降)。
一般來說,這三種肥胖亞型都是BMI較高。然而,每種類型在身體脂肪和內臟脂肪分布方面均有所不同,其心臟代謝疾病的風險也不各不相同。
研究人員發現,肥胖程度較高的人,特別是代謝不良肥胖和中性肥胖的人,他們的腦灰質水平要低得多,其大腦功能可能會受到損害。因此,需要進一步調查。
研究人員使用孟德爾隨機化法檢查了英國生物庫中336309名參與者的遺傳數據,其中53.7%為女性,24.1%為肥胖(BMI ≥ 30kg/m2),83% 具有中高等教育水平。研究人員通過自我報告的信息和相關醫院的死亡登記記錄來關聯癡呆癥和中風。最終,他們確認了27054名具有總腦容量 (TBV)、灰質體積(GMV)和白質高信號體積(WMV)信息的參與者。
研究人員發現,中老年群體(37-73歲)BMI每增加1kg/m2,灰質體積就會減少0.3%,這相當于平均身高173厘米的人增加3kg的體重后的影響。
相比之下,在患有輕度認知障礙或阿爾茨海默癥的老年人(平均年齡75歲)中,同樣的BMI增加與灰質體積減少0.5%-1.5%相關。
研究人員表示,研究中觀察到的代謝不良和中性肥胖與C反應蛋白(CRP)較高之間的關聯可能提示炎癥在肥胖和灰質體積減少之間的聯系中發揮了作用,這一點不依賴于代謝異常。事實上,CRP是一種非特異性炎癥標志物,除肥胖外,它在許多其他疾病中也被發現升高,包括抑郁癥、感染和炎癥性腸病。這些都是與GMV降低有關的疾病,進一步的研究將闡明炎癥在中性和代謝不良肥胖中的作用和來源。
總之,這項研究發現的遺傳證據表明,不同代謝性脂肪亞型的個體在大腦結構上存在差異,特別是總腦容量和灰質體積。這意味著,努力控制與肥胖有關的代謝異常,可能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減少過多的脂肪對大腦的不利影響。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neurobiolaging.2021.02.010
https://doi.org/10.1016/j.neurobiolaging.2021.04.008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轉發是為了更好的傳播和公益宣傳,版權歸作者所有,侵權刪
妙手皮膚科醫患交流群
妙手醫生App
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