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醫生
作者:王樹飚 北京市石景山區八寶山第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針眼又被稱為麥粒腫,主要發生在眼瞼處,眼瞼處發生微小的腫脹,伴隨有疼痛。
針眼主要的癥狀是在眼瞼處,一小處發生充血,里面有白色物質,讓眼瞼感到異樣,并伴有腫痛。胞瞼邊緣生癤,形如麥粒,紅腫癢痛,易成膿破潰的眼病。可單眼或雙眼發病。針眼該如何治療呢?針眼的成因大多是因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特別是人在免疫力低下的時候,容易患此癥狀。針眼通常是麥粒腫的俗稱,可能是由于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以及不良的用眼習慣所致,一般會導致眼瞼的部位出現炎癥反應,眼瞼的部位有可能會長疙瘩,并且還會出現紅腫熱痛,如果比較嚴重,還有可能會引起膿腫,眼部還會有異物感,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能夠控制病情。
麥粒腫可以通過藥物的方法進行治療,比如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或者是紅霉素眼膏,能夠促進炎癥消退從而改善癥狀,如果比較嚴重,局部出現了膿腫的情況,需要通過手術的方法進行引流,從而達到比較好的效果。治療期間也要注意做好眼部的護理措施,保持眼部清潔衛生,從而預防病情加重。
常見的治療方法是去專業的眼科,配一些眼藥水或者內服藥,來緩解癥狀。當然癥狀嚴重的時候,有可能要由醫生把膿腫處切開,再配以相應的消毒治療,減少患者的腫痛。
從證治分類來看,內治(一)風熱外襲
癥狀:病初起,局部微有紅腫癢痛,并伴有頭痛、發熱、全身不適等,舌苔薄白,脈浮數。
治法:疏風清熱。
方藥:銀翹散加減。
常用藥:薄荷、豆豉、荊芥、桔梗、牛蒡子、銀花、連翹、竹葉、蘆根、甘草。
(二)熱毒上攻
癥狀:胞瞼局部紅腫,硬結較大,灼熱疼痛,伴有口渴喜飲,便秘溲赤,苔黃脈數等。內熱重,故伴口渴喜飲,便秘溲赤,苔黃脈數等癥。
治法:清熱瀉火解毒。
方藥:瀉黃散合清胃散加減。
常用藥:石膏、炒山梔、黃連、生地、丹皮、藿香、當歸、升麻。
(三)脾胃伏熱或脾胃虛弱
癥狀:針眼反復發作,但諸癥不重。
治法:清解脾胃伏熱,或扶正祛邪。
方藥:屬脾胃伏熱者,宜選清脾散加減。屬脾胃虛弱者,宜選四君子湯加減。
常用藥:石膏、梔子、黃芩、防風、薄荷、升麻、赤芍、枳殼、藿香、陳皮、甘草。
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當歸、白芍、山楂、神曲、麥芽。
外治:1、手術:膿已成者,應行麥粒腫切開引流排膿術。外麥粒腫在眼瞼皮膚面切開,切口與瞼緣平行,必要時應放置引流條,每日換藥至愈;內麥粒腫則在瞼結膜面切開,切口與瞼緣垂直。
2、針刺法:針用瀉法為主。選取太陽、風池、合谷、絲竹空,以疏風清熱、消腫止痛。脾虛者可加足三里、脾俞、胃俞。每日1次。
3、放血法:耳尖或合谷、太陽穴三棱針點刺放血,有較好的瀉熱止痛消腫效果。每日1次。
4、針挑法:適用于針眼反復發作者。在背部肺俞、膏盲俞及肩胛區附近尋找皮膚上的紅點或粟粒樣小點1個或數個,皮膚常規消毒后以三棱針挑破,擠出少許血水或黏液。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其他方法:滴眼藥水:患眼滴0.5%熊膽眼藥水或抗生素滴眼液,每日4-6次。涂眼藥膏:晚上睡前可涂抗生素眼膏。濕熱敷:適用于本病初期,局部濕熱敷,可促進血液循環,以助炎癥消散。
針眼和紅眼病不是一個意思。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紅眼病是一種結膜炎。患者起病后主要臨床表現為結膜充血,即出現紅眼,結膜內會有大量分泌物。針眼是一種眼瞼腺體疾病,也稱為眼瞼腺炎,是一種急性、疼痛、化膿性和結節性炎癥改變,主要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
本病一般預后良好。只要及時治療,避免對患部用力擠壓,并發癥也較少。若能在釀膿后及時切開排膿,愈后可不留明顯疤痕,但嚴重者,有少數可發展為眼丹。平時應注意眼部衛生,增強體質,避免偏食,有屈光不正者應及時矯治。發病后切忌對局部用力擠壓,要及時治療。見膿頭后及時切開排膿,以免自潰后瘡口不齊,留下明顯疤痕,但嚴重者,少數可發展為眼丹
妙手皮膚科醫患交流群
妙手醫生App
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