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醫生
作者:李曉紅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
【蕁麻疹】皮疹呈紅色,見熱時加重,受涼時可緩解,多見于夏天,苔薄、脈浮。
【治蕁麻疹】疏風解表、清熱鎮痛
【蕁麻疹方劑】:荊芥穗6克、防風6克、僵蠶6克、忍冬6克、忍冬6克、金銀花6克、牛蒡9克、丹皮9克、紫背萍6克、干地9克、薄荷5克、黃芩9克、蟬衣5克、生甘草6克
【用法】不可久煎,一天一次,每次一次,每次一次。忌辛辣、發物。
【蕁麻疹】本方劑以荊芥、防風、薄荷、蟬衣為主藥,以防風、薄荷、蟬衣為主藥。荊芥辛辣、溫熱、芬芳、香氣飄逸,能將風邪驅除;防風之氣,不可輕揚,可于筋骨之風中散逸,故以散于表之風,以防風之用,以以荊芥為宜;薄荷清涼散,善解風熱,疏表、祛濕、祛濕、祛濕;蟬衣具有清熱解毒、通暢肺竅的功效,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上述四種藥物的表散性比較好。牛蒡子具有疏散風熱,解毒透疹的功效。僵蠶可以祛風散結,輔助以上四種藥物,以通達表熱邪氣。金銀花、黃芩解毒,清肺熱,以瀉毛發;丹皮,生地理,血,生甘草,解毒,調和。
氣虛血熱
【蕁麻疹】皮膚瘙癢、起疹子,細小如麻點,豆粒大小,是一種扁平的硬節,從皮膚上伸出,抓破后,會形成一團,舌質淡而淡,脈象細密。
【治蕁麻疹】補血養血,祛風化火
【蕁麻疹方劑】:生黃芪15克、當歸10克、生地10克、炒枳實15克、白苔皮10克、地膚子10克、防風10克、連翹10克、桑葉10克、爆白芍10克、牛蒡10克、玉竹10克、荊芥3克。
【用法】:水煎服,分三次,每次五次。初治后復發者,按原方藥服用,切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蕁麻疹】以黃芪為主藥,以補血固表,以表固,邪難入。《本草正義》:“其專長在于護陽、補表。”當歸、生地、白芍、玉竹,都是滋陰養血的良藥。防風、桑葉、牛蒡、荊芥等祛風、通熱;用白蘚皮、地膚子清熱去濕;用枳實去氣,祛濕止癢;還配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連翹。
Http://blog.sina.com.cn/u/1246792191
慢性蕁麻疹又叫“風團”,中醫偏方,效果非常好!
二個月前,他的孩子患上了蕁麻疹(俗稱風團),他找了好幾次大夫,還打了一針,一直吃了很多的西藥,結果他一看到西藥就反胃,每天都要吃抗過敏的藥物,而且還會有副作用,在課堂上總是打盹,這對他的影響很大。有時候一天不吃飯,身上就會起很多疹子,真是麻煩!一遍又一遍。我看著他,心疼死了!最后,我在一本名為《千家妙方》的藥書中,找到了一種治療慢性蕁麻疹的方子,上面說的病人和我兒子的癥狀很像,所以我就按照方拾藥,一開始不敢吃,只嘗了一口,發現沒什么大礙,就吃了一小碗,一次服下,果然有效,一連六次,都沒有再發作。謹此與大家共享。
注意:本中藥在熬制后會慢慢凝固,會逐漸變粘,要用湯匙不斷攪拌,趁熱吃;一旦凝固,就會變得很粘稠,很難下咽,這藥很苦。
《千家妙方》中有這么一句話:
中醫證候:因受寒濕,邪入經脈,導致風疹。
治療方法:疏風散寒,活血通絡。
方劑:胡麻煎方: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方藥:3克,連翹9克,赤小豆12克,胡麻仁30克,何首烏9克,苦參6克,石菖蒲6克,甘草4.5克,水煎服,一天一次。
療效:張×x24歲,女,職工.病人在半年前為婚禮做好準備,在浴室里洗了個澡,身上突然起了疹子,疹子又紅又癢,大的像巴掌,小的像硬幣。在北京的幾個大醫院里,吃了很多的中藥和西醫的藥物,有的時候癥狀會有所緩解,或者是此起彼伏。病人以前身體良好,沒有任何疾病的歷史。在治療后,可以口服“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和胡麻煎方”。一次服用,就好了一半,三次就好了。由于患者長期受累,為防止反復發作,連續服用12次,以達到徹底治愈的目的。經追蹤,患者感激涕零,一日一次,一副藥一毛五,療效更佳,12副藥,比以前少了一副,而且病也痊愈了。
按:經多年臨床經驗,以“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胡麻煎法”為治療慢性蕁麻疹,若能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辨證、辨證相補,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尤其是對“風疹”浴后的治療效果更好。
妙手皮膚科醫患交流群
妙手醫生App
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