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醫生
作者:劉陽 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外街道廣外大街社區衛生服務站
交感神經系統在高血壓發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高血壓中樞調節過程中,壓力感受器發放的沖動投射至延髓腹外側核、孤束核,通過調節交感神經傳出沖動而調節血壓。既往認為,在中樞神經系統中僅存α2受體,傳統中樞性降壓藥通過刺激α2受體導致交感神經傳出活動下降而降壓。最新研究發現,α2受體主要存在于孤束核與藍斑核,腹外側核主要是I1-咪唑啉受體,刺激該受體不僅引起交感神經傳出活動下降,也有排水排鈉利尿作用,并協同降壓。通常將作用于這兩類受體的中樞交感神經系統降壓藥物稱為中樞性降壓藥。據作用中樞不同受體分類:根據作用中樞受體不同,將中樞性降壓藥分為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咪唑啉I1受體激動劑。(1)在體內α2受體主要分布于延髓心血管中樞、孤束核、迷走核及外周交感神經末梢突觸前和突觸后膜。中樞α2受體興奮產生下列4種效應:①交感神經發放沖動減少,心率減慢,血管平滑肌舒張;②機體出現嗜睡狀態;③唾液分泌減少;④生長激素分泌增加。代表性藥物包括可樂定、甲基多巴,其他包括胍法辛、胍那芐。(2)在體內非腎上腺素能的咪唑啉I1受體激動劑,I1受體主要分布于腦干腹前外側、海馬、下丘腦、紋狀體等處,且位于神經元細胞膜上。I1受體興奮后,抑制外周交感神經,導致外周血管舒張,排鈉排水,發揮降壓作用。代表藥物包括利美尼定、莫索尼定,據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動力學分類:根據中樞性降壓藥在體內的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動力學特點分類如下:(1)第一代中樞性降壓藥(非選擇性):作用于α腎上腺素能受體,以可樂定為例,主要用于治療中、重度高血壓,生物利用率低,40%~60%以原藥形式通過尿液排泄。(2)第二代中樞性降壓藥(選擇性):作用于I1-咪唑啉受體,以利美尼定為例,近來發現其對I1受體的選擇性較α2受體高2.5倍。1)第一代中樞性降壓藥(如可樂定):很少作為一線用藥,通常與其他降壓藥物聯用。主要用于中、重度高血壓患者,也用于偏頭痛、嚴重痛經、絕經后高血壓及青光眼患者,亦可用于高血壓急癥以及戒絕阿片癮時的快速戒除。目前,國內有可樂定透皮貼片用于治療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2)第二代中樞性降壓藥(如利美尼定):與其他藥物聯用作為一線降壓藥物,也可用于治療難治性高血壓。該藥對心臟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較小,可用于緩解嗎啡成癮后的戒斷癥狀。3.8.3.2 不良反應(1)第一代中樞性降壓藥主要作用于α2腎上腺素能受體如甲基多巴,常見不良反應包括:①水鈉潴留所致的下肢水腫、乏力、口干、頭痛,以初始或增量時明顯,臨床相對多見;②藥物熱、嗜酸性細胞增多、肝功能異常,可能屬免疫性或過敏性;精神改變如抑郁、焦慮、夢囈、失眠等,性功能減退、腹瀉、乳房增大、惡心、嘔吐、暈倒等;③其他:包括肝損害、溶血性貧血、白細胞或血小板減少、帕金森病樣表現。(2)第二代中樞性降壓藥主要選擇性作用于I1-咪唑啉受體,避免了興奮α腎上腺素能受體引起的不良反應,因此不良反應少而輕微,偶有口干、乏力、胃痛、心悸、頭暈、失眠等,極少產生胃腸道不適,個別患者出現皮膚過敏反應。3.8.3.3 注意事項和用法用量(1)第一代中樞性降壓藥:如可樂定,在下列患者中慎用:①腦血管病患者;②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患者;③近期心肌梗死患者;④竇房結或房室結功能低下患者;⑤雷諾病患者;⑥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⑦有精神抑郁史者;⑧慢性腎功能障礙者,其血漿半衰期達40小時。用法用量:口服給藥劑量為0.6 mg/次,2.4 mg/d。輕、中度高血壓患者:起始0.075~0.1 mg/次,2次/天;間隔2~4天后可按需每天遞增0.075~0.2 mg,維持量為0.075~0.2 mg/次,2~4次/天。嚴重高血壓需緊急治療時:起始劑量為0.2 mg,以后每小時0.1 mg,直至舒張壓控制或用藥總量達0.7 mg時可用維持量。(2)第二代中樞性降壓藥:莫索尼定和利美尼定均作用于咪唑啉受體,臨床研究證實,口服利美尼定1 mg的降壓作用持續12小時左右,劑量增至2 mg后降壓效果可維持16小時左右,劑量增加至3 mg后時間延長至20小時左右,提示在安全濃度范圍內,降壓效果與劑量呈正相關。用藥后極少出現體位性低血壓,頭暈、惡心癥狀也較少見。利美尼定常規用量為1 mg/d或1 mg/2d,穩定用藥4~6周后逐漸減量至低劑量維持。莫索尼定與利美尼定療效相似,另有研究表明服用莫索尼定6個月,左心室肥大逆轉率約為75%。
妙手皮膚科醫患交流群
妙手醫生App
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