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醫生
作者:王仲利 北京市石景山區八寶山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從出生起,我們人體的骨量會逐漸上升,在30~35歲左右達到“巔峰”,醫學上稱之為“峰值骨量”。達到峰值后,骨量會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平臺期,40歲以后,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均開始以緩慢速度丟失骨量。
如果把人體骨量比作“銀行”,從出生到峰值骨量的這段時間,主要是向“骨量銀行”“ 存錢”為主,40歲以后,“骨量銀行”中的“存款”逐漸減少。年輕時峰值骨量越高,相當于在“銀行”中 的“儲蓄”越多,可供人們日后消耗的骨量就越多。
所以,要想預防骨質疏松,減少或延緩骨質疏松癥的發生,年輕時必須多多儲備骨量,“存骨量”就像“存錢”,老來受益。
鈣是人體骨骼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南建議成人每日攝入鈣800mg,50歲以上人群每日鈣推薦攝入量為1000mg。
含鈣高的食物主要包括奶制品、深綠葉蔬菜、豆制品等。
100ml牛奶含鈣量100~120mg,如對牛奶中的乳糖不耐受(喝牛奶肚子脹、拉肚子),可選擇無乳糖牛奶或者酸奶,奶酪。考慮到食物的豐富多樣性,建議每天至少喝300ml牛奶,外加深綠葉蔬菜300~500g(約炒熟的蔬菜兩盤)、一些豆制品,以滿足機體需要。
如果膳食鈣攝入不足,可以適當補充元素鈣制劑,口服含500~600 mg元素鈣的鈣劑。
預防骨質疏松光補鈣還不夠。鈣真正被骨骼吸收要經過一些過程,維生素D促進腸內鈣的吸收和骨的鈣化,改善肌肉功能。維生素K可以使鈣沉積在骨骼中,將鈣鎖在“骨基質”中,促進骨代謝生長,增加骨密度。
人體維生素D主要通過陽光照射來獲取,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曬曬太陽。
菠菜、羽衣甘藍、西蘭花、卷心萵苣,納豆、奶酪中維生素K含量較高,指南建議每天保證深綠葉蔬菜的攝入量,占每日蔬菜量的1/2,以滿足維生素K攝入。
優質蛋白質攝入有助于維持骨骼和肌肉功能,有利于促進膳食鈣的吸收,降低骨質疏松性骨折后并發癥的風險。肉、蛋、奶、豆都是優質蛋白的良好來源,建議畜禽肉或魚蝦肉每天吃40~75 克,每天1個雞蛋,水煮蛋或蒸雞蛋羹是最推薦的吃法。
眾所周知,煙酒有害健康。吸煙,尤其是青少年吸煙也極易導致骨密度降低、骨皮質變薄,更容易出現骨質疏松。酒精會弱化骨骼,它會過濾掉骨骼中的鈣、鎂和其他礦物質。所以盡量戒煙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人體代謝活動中,骨組織的發育需要有一定的力學強度來支撐。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和負重訓練,可以提高骨密度和骨質量,同時增加肌肉力量及平衡能力,降低發生跌倒及骨折的風險。
可選擇健步走、慢跑、跳舞、騎自行車等中強度運動,以及啞鈴、太極拳、八段錦等力量訓練。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合適的鍛煉方式、鍛煉強度和時間,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但要注意少做軀干屈曲、旋轉動作。
無論如何,只要動起來,就有益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周至少進行150至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者75到150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便可以獲得巨大健康收益。
骨量的丟失是悄無聲息的,只有在積極儲存骨量的同時定期檢測骨密度,才能及時掌握自身骨量的變化。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2017)》建議,40歲以上人群常規體檢時進行骨密度檢測,同時如果有以下任何一條表現,也要進行骨密度檢測:
1.女性65歲以上和男性70歲以上者;
2.有脆性骨折史的成年人;
3.各種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
4.X線影像已有骨質疏松改變者;
5.接受骨質疏松治療、進行療效監測者;
6.患有影響骨代謝疾病或使用影響骨代謝藥物史者;
7.IOF 骨質疏松癥一分鐘測試題回答結果陽性者;
8.OSTA結果<-1者。
目前骨質疏松癥的主要檢測方式是雙能X線骨密度檢查(簡稱DXA),主要檢測脊柱和髖部,其他的骨密度檢測比如超聲骨密度檢測、前臂或腳踝的骨密度檢測等只是用來做篩查,準確性不如雙光能X線骨密度檢查高。
亞洲人骨質疏松自我篩查工具(OSTA)基于亞洲8個國家和地區絕經后婦女的研究,收集多項骨質疏松危險因素并進行骨密度測定,從中篩選出11個與骨密度具有顯著相關的風險因素,再經多變量回歸模型分析,得出能最好體現敏感度和特異度的2項簡易篩查指標,即年齡和體重。OSTA指數=(體重-年齡)×0.2。
最后要強調的是,治療骨質疏松并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單純補充鈣和維生素D就可以的,而是包括生活方式調整、運動康復和服用抗骨質疏松藥物等在內的綜合性,長期性治療過程。對已確診骨質疏松癥或骨質疏松風險較高的患者,一定要到醫院尋求規范化的治療。
妙手皮膚科醫患交流群
妙手醫生App
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編號:粵C20150017 ICP備案號:粵ICP備14102178號
Copyright ? 2010-2018 廣東恒金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版權所有